编者按
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
直接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
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“高精尖”人才
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
推动技术创新
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
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
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,大力推进“人才强企”工程,紧密结合公司各专业结构特点,从业教融合、业创融合、业培融合三个方面积极孵化专业技术人才,致力于打造一批综合素质高、技术水平精、带动引领作用强的技术骨干队伍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。
2021年,制定了《公司“十四五”人力资源发展规划》,出台了行业领军人才“头雁计划”、青年人才“雏鹰计划”实施方案,创新设立专业技术人才发展“双通道”模式。2022年,选拔建立了涵盖11个专业的10名“头雁”和33名“雏鹰”人才库,开启公司人才培育孵化“新模式”。
自今年公司举办“头雁”“雏鹰”见面交流会以来,各专业“头雁”根据本专业发展要求和雏鹰成长实际,量身定制了本专业教学目标、教学方法,在公司冲刺年度发展目标、集团决胜“千亿华西”的生动实践中,他们蓄力奋进、敢打敢拼,今天让我们聚焦消防、电气“雁雏”团队。
电气、消防专业“雁雏”结构图
跨时空 实现教学互动
公司在建项目点多面广,管理人员分散、流动,8名消防专业与电气专业“雏鹰”均在不同项目和地区,甚至省外区域,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学习交流,成为培养最需解决的难题。为着力破解学习内容差异和时段不同步等问题,专业“头雁”郑云德高度关心关注所带“雏鹰”的成长,第一时间搭建了微信群、QQ群技术交流平台,为雏鹰与头雁之间架起一座跨越时空交流沟通的桥梁。“雏鹰”随时将专业问题在交流群中留言,“头雁”及时“一对一”进行分析解答直至“雏鹰”完全理解掌握,有效将地域“千里之外”的不便转化为答疑解惑的“零距离”,打破了教育培养的跨时空传递瓶颈,实现了“头雁”教学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段的信息资源互通共享。
跨专业 促使教学相长
消防专业与电气专业既有共通的“消防电”专业,也有“喷淋系统”和“高低压配电”等大相径庭的分项,既分类独立又相互交融。“头雁”结合专业特性,采取电气、消防专业交叉融合培养,共同参与学习交流讨论,共同参加专业集中培训,推动互学互帮,达到知识上的互补。专业“头雁”郑云德将知识规范以及平时现场检查的安装实例以“今日一问”形式,供“雏鹰”人员讨论学习,通过“早放题饵,晚收疑惑”,以一问一答一解一拓的过程学习,“雏鹰”对安装的质量要求、规范标准掌握更加彻底、理解更为深刻,“头雁”根据日常交流对项目现场的各种问题掌握也更全面,同频互动间实现了专业知识的“自学-互学-群学”和教学相长。
跨项目 深化教学实践
因材施教、寓教于乐,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,关键在于教育形式的丰富。专业“头雁”郑云德以“互联网+集中式+实践式”的形式推动学习多元化、教育全面化,除了定期更新共享资料文库、现行技术规范、标准图集、四新技术、期刊论文供雏鹰查阅和自学以外,还精心组织了线下集中式培训交流,完成了《控制线路常用元器件》《基本控制线路》的集中授课,现场观摩学习了中日产业园项目磁悬浮冷水机组、热源塔热泵机组、水泵设备、冷却塔的安装技术并开展“规范标准问答”。全体雏鹰在观察中学习,在探讨与思索中进步,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强化了学习的整体效果,促进了专业知识的提升。
因势利导、循循善诱、顺势而为,按照公司发展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,科学培育专业技术人才,是公司一直坚持的人才培育孵化理念。下一步,公司各专业“头雁”将在实践中继续深化拓展教学形式,实现“一个专业一套方案”,牵引雏鹰快速成长,助推“雏鹰”展翅齐飞,为集团实现“千亿华西”和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!
(文/王发阳)